咳嗽不止?别大意,以下这些内容对你“肺”常重要...-0008全讯注册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你会想到什么?感冒?咽炎?还是普通支气管炎?但有一种疾病,可能正伪装成这些常见病症悄悄逼近——肺结核。目前大部分肺结核患者症状隐匿,容易被人们忽视,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那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肺结核的神秘面纱,教你识别危险信号,科学防治“核”危机。
      一、肺结核:藏在咳嗽背后的“始作俑者”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攻击肺部(占90%以上),但也可能累及气管、支气管、胸膜等器官。其症状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相似,但存在以下特征:
      持续咳嗽超2周:普通感冒咳嗽通常1周内缓解,而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常持续2周以上,且可能伴随痰中带血或铁锈色痰。
      伴随全身症状:午后低热(38℃左右)、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骤降、乏力,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甚至闭经。
      高危信号:若咳嗽伴胸痛、呼吸困难,或出现高热、咳脓痰,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合并其他感染(如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为什么咳嗽要警惕肺结核?
      结核菌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大量病菌的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全球约1/4人口感染结核菌,但仅5%-10%会发病,未发病的人群被称为结核潜伏感染者。
      结核潜伏感染者中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 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人群;
      ● 特殊职业与年龄:医护人员、教师、学生等密集场所工作者,以及婴幼儿、老年人;
      ● 慢性病患者:矽肺、尘肺、恶性肿瘤患者等;
      ● 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患者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二、防“核”指南
      1. 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防护: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痰液需密封处理;居家治疗者应分室居住,保持通风,外出佩戴口罩。
      环境管理:定期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减少病菌滞留。
 
      2. 增强自身免疫力
      均衡饮食: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d),适量补充锌、铁;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心肺功能。
      3.减少发病与传播
      肺结核患者: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用药原则
      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包括预防性服药和免疫预防治疗
      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
      三、关于肺结核的常见误区
      误区1:“感染结核菌=患病”。
      真相:约90%感染者为潜伏状态,终身不发病,仅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激活。
      误区2:“接触患者就会被传染”。
      真相:飞沫传播需满足高菌量、密闭空间等条件,日常接触感染概率约5%-10%。
     误区3:“卡介苗可终身免疫”。
     真相:卡介苗对儿童重症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有效,但对成人保护力有限,需结合其他防护措施。
 
编稿:陈艳茹
审核:张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