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洪涝灾害,共度平安汛期-0008全讯注册
                        
                              近期,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全国多地处于频繁多雨模式,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洪灾过境也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蚊虫滋生、水源和食物容易受到污染。了解相关知识,提前做好准备,能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及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徐州疾控提醒大家,提高灾后防病意识,降低汛期疾病风险。
      一.未雨绸缪,预防为先。
      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洪涝预警信息,提前准备防范措施。
      2.准备应急物资,如饮用水、速食食品、药品、应急光源等应急保障用品。
      二.了解洪涝灾害可能带来的疾病风险。
      1.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洪涝灾害后最常见的疾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甲肝等。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其周围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和粪便。
       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是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食物要保证充分烹饪,确保熟透后方可食用。
      2.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洪涝灾害后,人与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增加了相关传染病传播风险。
      注意环境卫生。要及时清除雨后积水等蚊虫滋生地,灾后要及时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并对污染区域做好清洁消毒。做好个人防护,户外尽量着长衣长袖,暴露皮肤喷涂有效趋避剂以防叮咬。
      3.皮肤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尽量缩短在污水中浸泡的时间,以免引起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接触污水后,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与大量洁净水清洗。皮肤破损伤口处接触污水应立即清洗消毒,后续出现感染迹象务必及时就医。
       最后,注意做好健康监测。自觉身体不适特别是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莫轻视。此外,洪涝灾害可能引发焦虑、恐惧、失眠等负面情绪,可多与亲友沟通互诉,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规律。若自身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借助专业力量走出心理阴霾,重归正常生活。
组稿:黄正泽
审核:金   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