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堪称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警期”。医学研究表明,当气温突破临界值,人体生理机制会启动多重应激反应:一方面,高温促使皮下血管呈代偿性扩张,致使血压出现异常波动;另一方面,新陈代谢加速,机体对氧的需求激增,同时为维持体温平衡,大量血液重新分配至体表与四肢参与散热,导致回心血量与脑供血量减少,可能引发心肌与大脑的缺血、缺氧症状。此外,出汗量大,水分流失增多,补充水分不及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流速减缓,易形成血栓,进而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预防提醒
      1. “室内室外温差大,警惕突发血管病,动后暴汗需适应,勿贪冰饮勿贪凉”夏季因室外温度高,开空调后室温低,突然冷热迅速交替容易导致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从热的地方回来或刚运动出汗后迅速摄入冰制品,如雪糕、冰水等,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所以为降低健康风险,我们应高度关注温差与饮食刺激的叠加效应。
      2.  “夏季天热多喝水,晨起一杯温白开,别等口渴再喝水,建议小口多次饮”,适量的温开水,可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发生,为血液循环保驾护航。但过量时,会变稀薄,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在血流量骤增的情况下,需以更高负荷完成泵血工作,进而加重心肌负担。
      3. “适量运动身体好,多吃水果多吃菜,稳定情绪少焦虑,保证充足好睡眠”。散步、快走和慢跑等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多吃新鲜蔬果,其中红色可滋心养心,比如西瓜、西红柿、红菜苔、苋菜、胡萝卜等。保持心情愉悦,遇事遇压勿急躁,晚上熬夜容易增加心脏负担,适当午睡30分钟左右可缓解疲劳,养护心神。                                         
         
拟稿:霍媛媛
核稿: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