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阳光,沙滩,还有那一篮子新鲜的海鲜,无疑是最美好的假期记忆。但是,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可能隐藏在海鲜中的“隐形杀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副溶血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生活在海水中的细菌,它对盐分情有独钟,因此在海洋生物中非常常见。这种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如海水、海产品)可以迅速繁殖,但它对热和酸却非常敏感。在56℃的环境下只需5分钟,或者90℃下1分钟就能被杀死。
  当我们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时,比如生蚝、虾、蟹、贝类等,就可能摄入这种细菌。副溶血弧菌潜伏期通常在10-24小时,可能会出现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以及发热和寒战。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
  1. 保持清洁:处理海鲜后要彻底清洗双手和厨房用具。
  2. 生熟分开: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3. 煮熟煮透:确保所有海产品都经过充分的烹饪。
  4. 妥善保存:海鲜尽量当天食用完毕,若有剩余,应妥善冷藏并在下次食用前彻底加热。
  5.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及时就医。
  
  享受海鲜,安全第一!
  在享受海鲜带来的美味的同时,记得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不要让“隐形杀手”破坏了你的假日美食之旅!
 
拟稿:崔雯雯 渠淑晴
审核:童 晶 余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