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岁月更迭。时光的洪流推动着我们前行,岁月悄无声息地流淌,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和懵懂,也带走了我们的骨量。
  骨骼如同建筑的顶梁,骨量不断流失,若不及时保养修缮,看似巍峨大厦也可于顷刻崩塌。
  骨折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有一种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它就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髋部骨折可能引起肺部感染、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导致约20%的患者1年内死亡,50%的患者致残,这次骨折可能导致患者再也站不起来了,因此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又称为“死亡骨折”。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症!
  小编前期已经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在10月20日的“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小编再次奉上非常实用的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秘籍!
  目前推荐两种自我筛查工具筛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第一种是和我们今年“
管体重,强骨骼”宣传主题相对应的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简称osta)。
  体重和骨密度密切相关,
低体重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当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尤其是腹部肥胖,又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osta指数更多强调的是年龄、体重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快速评估您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不说了,我们直接上图,帮助您快速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
图1年龄、体重与骨质疏松风险级别的关系
  第二种就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简称iof),请参考以下8个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那么就提示您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存在骨质疏松症风险怎么办?
  首先您需要调整一下基本生活方式,日常适当阻力运动以此加强肌肉力量,并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防跌倒相关措施。
  在此基础上,建议及时采取双能 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
基于dxa骨密度和 (或)脆性骨折,具体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条中之一者即可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①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
  ②dxa测定中轴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t-值≤-2.5;
  ③骨密度测定符合骨量减少(-2.5
  绝经后的女性和50岁及以上的男性可参考以下的t-值;儿童、绝经前的女性和50岁以下的男性可以参考以下的z-值判断自身骨密度的分类。
   
  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如果经dxa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已经发生过椎体或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亦或骨量减少但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进行治疗。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中成药。
  一般采取多种有效药物进行长期的联合或序贯治疗以此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钙剂与维生素d可以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与骨吸收抑制剂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不建议联合使用相同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 32.9%,到了50岁以上,约一半都是低骨量人群。有些生活行为可能会让骨骼越来越脆,比如不练肌肉、不喝牛奶、过度防晒、高盐饮食和长期久坐等。我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提前储备骨量,莫让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到来。
 
拟稿:霍媛媛
核稿: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