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0008全讯注册
                        
                            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人的疾病多数由环境有害因素所致(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构成劳动条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的各种因素总称为职业性因素或生产性因素。而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其主要包括: 
(一)、生产环境因素 
1、化学因素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如生产性毒物(铅、汞、锰、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及其他粉尘等)。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 
 2、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一般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或某些动植物产生的刺激性、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森林脑炎病毒,以及生物病原对医务卫生人员的职业性传染等。 
(二)、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 
(三)、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劳动组织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工作节奏变动;工作过度紧张,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或过量饮酒;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观念,违反安全操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四)、职业卫生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生产环境因素,同时与多种有害因素存在联合作用,加剧了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程度。此外,同一种疾病也可由不同性质的有害因素引起。所以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推进技术革新,促进相关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培训,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卫生制度,杜绝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人的影响,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有效地防止病伤的目的。